【信息时报】美国患者突发中风 医院成功施救

2019-12-18

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艳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进入冬季,卒中(脑中风)高发。12月11日晚,中山一院急诊科接踵而至6位卒中患者,据悉,卒中是世界范围内致死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在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性疾病中排在首位。专家介绍,当有人发生卒中时,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外国友人脑卒中  

单侧肢体无法动弹危及生命

12月11日晚19时15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像往常一样忙碌而有序地接诊病人,此时,三位脑卒中患者几乎同一时间被送到医院,情况十分紧急,经验丰富的急诊一线郑一帆医生并没有因此慌了阵脚,立即开启急诊卒中绿色通道,急诊科卒中护士为患者们进行血糖、心电图监测,建立静脉通道……

由于卒中患者人数众多,神经科住院总吴超医生也跑着步赶来一同参与抢救。然而,19时40分,120救护车又送来了一名49岁的中年美国女患者,由她的十几位国外和国内同事拥簇着来到神经科前台,使原本“战火纷飞”的急诊更“火上加油”。由于卒中人数较多,整个急诊卒中绿色通道团队开始了紧急动员。吴超医生对外国患者进行急诊问诊,该女性患者萨米(化名)既往没有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因工作需要搭乘长途飞机从美国来到广州。“晚上18时45分左右,萨米出现了口角右歪、言语含糊不清、整个身体向左侧倾倒等状况,同时,她的左手左脚已经完全无法动弹了。”她的同事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当晚第4个绿色通道,通知急诊卒中团队进行CT前准备,并向患者本人告知目前病情的严重性。由于萨米的家人远在美国,吴超医生同时请萨米的同事向其家人告知病情及初步进行溶栓预谈话,便带着患者转身前往CT室。CT室工作人员得知急诊突然涌入多名卒中患者,立刻开启普通检查患者的疏导工作,用3号CT检查机专门为卒中绿色通道患者服务。

当时萨米的CT平扫结果很快便出来了,没有颅内出血。吴超与郑一帆医生,以及前来支援的神经科二值李骄星医生共同决定为无特殊病史的萨米减少等候抽血结果环节,立即进行静脉溶栓,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当溶栓药物进入萨米血液不到半小时,萨米完全无法动弹的左边肢体已经可以在床面平移了。


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危险程度高  

桥接介入取栓化险为夷

然而,在神经科医生的心中,“战斗”其实才刚刚开始,随着时间的延长,萨米开始出现烦躁多动的情况,不断地呼喊着10个月大的孩子的名字,为了避免躁动增加出血的风险,李骄星医生握着萨米的手用英文安抚她的情绪,萨米才慢慢平静了下来。

吴超医生在工作讨论群汇报病情,并上传萨米的头颈部一站式CT图片结果,CT室医生同步进行图像处理分析,据此教授们一致判断,萨米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发生急性闭塞,是此次卒中事件的责任血管,缺血半暗带和核心梗死区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匹配,有桥接机械取栓的适应症。

此时,神经介入小组已经准备就绪,介入手术室本已昏暗的房间顿时灯火通明,接力这场生命救援。

吴超医生和萨米讲解了下一步的桥接取栓,她了解了可能出现的风险之后,决定信任中山一院神经科卒中团队,并用她尚好的右手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将她的健康交付给中国医生。谭双全是介入小组第一个迅速从家中赶到医院的医生,萨米一抵达介入手术室,谭双全和陈歆然医生就立即给她做了右股动脉穿刺,首选右侧颈总动脉造影,但结果仍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没有溶通,他们立即进行右侧大脑中动脉机械取栓术,当微导丝带领微导管顺利通过闭塞血管,取栓支架释放后造影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成功再通时,守候在绿色通道群里的各级医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介入手术圆满完成,萨米左边手脚终于能抬起了。谭双全介绍,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病死率最高达到80%,患者是幸运的”。

手术成功的消息让萨米的同事、还有远在美国的家人欣喜万分,这场持续了4个小时的梦魇让远隔重洋的萨米家人心中焦虑万分,但他们仍选择相信中国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紧急救援能力。吴超医生表示,患者及家属的全力配合和信任,让卒中绿色通道更加顺畅无阻,同时也为卒中患者走向良好预后提供了坚实保障。


术后完全恢复  

外国友人盛赞中国医生

尽管手术取得成功,但溶栓取栓术后持续的神经功能监测同样重要。曾进胜教授表示,虽然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但仍有可能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需立即转移至神经科重症监护室(NICU)卒中监护病房,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语言和运动功能,以及出血倾向,动态复查血常规、出凝血常规等。

此外,患者没有明确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目前脑卒中病因未明,需要完善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确诊心源性栓塞。由于萨米发病前有长途飞行史,因此还需要完善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下肢静脉彩超以排除反常栓塞可能。唯有找到了病因,才能帮助患者避免出现下一次的脑血管意外。该院神经功能篆刻范玉华主任介绍,就这名患者来说,目前查到的是她有卵圆孔未闭,同时上肢静脉有栓塞,且患者有长期口服避孕药的习惯,这也可能是最后导致她血液反常分流到动脉阻塞的原因。

经过治疗后,术后第2天,复查CT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已复通,颅内低灌注区域较前明显减少。目前,萨米已经从NICU病房转到了普通专科病房,在神经专科医护的精心诊疗下,她左侧肢体已经完全恢复正常。每次查房她都会向医生竖起左手的大拇指,口中不断说着“It is magic,thank you!”她知道,自己在中国,在中山一院得到了很好的救治。


一晚接诊6名卒中患者  

冬季更要预防卒中发生

 据悉,12月11日晚,中山一院急诊科共接诊6位急性脑卒中患者,另外5位绿色通道患者同样得到了妥善处理,其中2名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其余患者的病情也得到稳定,他们都已收治入院进行后续治疗。据悉,当天患者年龄从49岁到90岁均有。据悉,卒中在冬季高发,该病也是世界范围内致死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在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性疾病中排在首位。

谭双全医生介绍,卒中患者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9倍,这部分患者中1年内有高达16%的复发风险。因此,建议卒中患者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再次发生。据了解,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基因、遗传等;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如果能对这些危险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预,则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能显著降低。引起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 低血压 、 心脏病 、 心律失常 、眼底动脉硬化、 糖尿病 、 高脂血症 、吸烟、饮酒、 肥胖 ,饮食因素如高盐、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体力活动过量等均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对于卒中的早期识别,我国采取的是120的方法,即,1就是看一张脸,看你的脸、嘴歪不歪;2就是看两只胳膊抬得一不一样高。如果两只胳膊举起来以后有一个胳膊往下掉,就说明这个胳膊的力量差;0就是聆听,听你说话清楚不清楚。中山一院神经功能专科范玉华主任介绍,“以这名外国友人为例,她之所以能获得这么好的救治主要是早期识别,她当晚在参加一个晚宴,当时说话表现出了口齿不清,她身边有具备医疗知识背景的朋友发现了,并立刻拨打了120,并预通知医院救治,从出现早期症状到到达医院不到一个小时,所以,她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报道链接:http://wap.xxsb.com/content/2019-12/18/content_77789.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019-12-18